打通人才贯通培养“最后一公里”,优化布局服务十大新兴产业,从产业赋能到人生出彩——

安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 > 安徽教育   时间:2025-10-22 16:48   收藏   打印

时间:2025-10-22 16:48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该校建筑实训工厂学习。

  安徽职业技术大学专业课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机器人示教编程任务。

  近年来,安徽率先在全国开展九项重大改革,构建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打通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最后一公里”,并积极对接全省十大新兴产业,优化职业院校专业布局,推进专业升级改造。

  在安徽产业发展的版图上,职业教育不是旁观者,而是深度的参与者与赋能者;在无数青少年的人生坐标中,职业教育不再是“无奈的备选”,而是点亮梦想的“第一志愿”。这场产业与人生的“双向奔赴”,正成为安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搭建职教“立交桥”

  “九项改革”构筑安徽样板

  摊开安徽职业教育的图谱,其规模令人瞩目:全省现有职业院校310所(职业本科2所、高职76所、中职232所),专业布点6058个,在校生138.4万人,高职、中职在校生规模分别居全国第11位和第9位,年均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近50万人。

  如此庞大的体系,如同教育领域的“航母”。如何掌舵巨轮,使其不因体量巨大而发展迟缓,反而成为推动个人成长与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记者从安徽省教育厅职业与成人教育处获悉,安徽职业教育敢闯敢为,通过搭建职教“立交桥”,持续优化职教体系建设。

  安徽着力夯实中职教育基础,认定64所A类、118所B类中职学校,全省中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巩固高职教育主体地位,立项建设45所省级技能型高水平大学、31所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48个省级“双特色”建设和培育项目,7所高职学校入选国家第二批“双高计划”;稳步发展职教本科,建设9所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2所高职升格本科职业学校,另有3所职教本科院校建设纳入设置规划。至此,以中职为基础、以高职为主体、以本科为引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

  与此同时,安徽率先在全国开展九项重大改革:率先开展“市统筹县整合”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市级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统筹权,夯实市县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率先开展中职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各县集中力量办好一所上规模、高水平的优质学校,2015年以来,全省共撤销、合并、转型“空小散弱”中职学校180所,减幅达43.69%;率先统一规范各类中职学校类别名称,并在学费标准、编制标准和职称评聘等方面实现政策统一,激发中职学校的办学活力;率先建立全省统一的中职网上招生录取平台,将各级各类中职学校、技工学校招生录取全部纳入平台,打破生源封锁,规范招生管理;率先会同教育部出台意见,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出台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十大产业系列政策,研制了职业教育资源与重大产业匹配战略方案,推进实施混合所有制办学、高职专业学院、产业教授制度、职业启蒙教育等多项改革;率先开展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提前两年全面实现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先全面开展升级版中职学校分类达标示范建设,引领中职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率先出台职业教育法实施办法,先后有8个省市来我省学习职教立法经验;率先出台面向全省职业院校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规范,在设置条件与要求、“九个共同”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改革任务、特色亮点等方面量化建设指标,强化建设指导。

  优化职教“专业群”

  “六个对接”服务产业发展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支撑安徽产业发展能力,尤其是满足十大新兴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安徽研制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省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印发《安徽职业教育服务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从教育体系对接发展需求、专业体系对接产业体系、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就业供给对接岗位需求、师资队伍对接工匠大师、职业教育对接终身学习等方面提出“六个对接”工作措施;省政府印发《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 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目前已改造提升专业点1052个;新设紧缺急需专业点1559个;过渡性停招专业点1297个;撤销不符合需求专业点271个。

  “近三年学校主动停招了商务日语、应用电子等15个与市场需求脱节的老旧专业,同步新增了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等21个围绕安徽10大新兴产业的专业”,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创业指导办公室主任安庆标表示,学校的专业建设精准对接区域发展,紧密围绕安徽省打造“三地一区”战略部署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专业布局。学校聚焦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智慧城市管理等领域,重点建设了一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和特色专业,确保人才培养紧密契合产业升级脉搏。

  作为安徽首批高职升格本科的职业学校,安徽职业技术大学也在积极行动。该校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负责人常辉介绍,学校根据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十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将专业从70多个调整为50多个,保留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招生情况良好的专业。升本后,学校在强化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本科专业学生的理论教学,要求学生不仅会操作,还懂操作原理。

  2025年,全省中高职院校新增专业点598个,撤销专业点606个,职业学校专业链基本全覆盖产业链。全省职业学校服务十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在校生已达57万人,年均输送相关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逾20万人。2025年,全省职业院校毕业生留皖就业率70%,省外皖籍毕业生回皖就业率27.6%,为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撑。

  “以前安徽各地殡仪馆招聘,需要从外地职业院校殡葬专业引进毕业生。自从我们学校开设了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已与合肥、芜湖、安庆等地的殡葬管理所、殡仪馆、殡仪服务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民政管理学院社会服务教研室主任郭海燕介绍,这些校企合作单位陆续为学校殡葬专业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以及就业岗位,也让学生有机会留在家乡,服务家乡发展。

  打造成长“直通车”

  人才培养打通“最后一公里”

  10月15日上午,安徽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2023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王晰,正在学校为他成立的工作室内,反复进行无人机的结构验证。得益于安徽职业技术大学和安徽建筑大学的联合培养,王晰不仅能取得安徽建筑大学的本科文凭,还能在安徽职业技术大学进行全方位的实操学习。在校期间,在学校的孵化支持下,他成立了创业实体,带着身边不同专业的同学研发制造无人机。“学校提供工作室场地以及部分硬件,给了我极大的自由创作空间。”在王晰看来,职业院校具有专业的实训设备和师资力量,以及丰富的实操平台和锻炼机会,让他能通过多元渠道学习,拥有广阔的施展空间去实现职业梦想。目前,他的工作室已经开始承接特种无人机的研发订单。

  据了解,为了培养高质量的职教人才,安徽积极构建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实施121个职业启蒙教育项目,32个试点单位开展高中阶段职普融通试点,推动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学籍互转;151所中职与61所高职开展五年制贯通培养,认定高职专业学院69个、高职中专分校113个,打通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体系“最后一公里”;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口招生也由2014年之前的5所院校、800名招生计划,增加至2025年的20所院校、6600余名招生计划;开展高职与本科“专升本”联合培养,39所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联合开设应用型本科专业108个、年招生3.7万人,职业院校毕业生升学通道愈发通畅。

  “十四五”期间,安徽在全国和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年均获奖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得国赛一等奖7项,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共绘多赢“生态圈”

  资源共享推动“产教融合”

  在阜阳技师学院,京东养车、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均设有实训车间。学校周边,京东养车还设有校园标准化门店。“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从管理模式到技术标准,全面融入教学。”校方负责人介绍,这种深度融合让学生从入学起就浸润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实现技能提升与职业认知同步推进。

  焦浩杰是京东养车在该校成立的首批定向培养班学生。在学校课堂上,他最熟练的技能是更换刹车片;进入京东养车实体门店实操后,他发现可以借助更多先进工具开展工作。“在课堂把理论知识学扎实了,再配合门店里的先进工具去练习,才会让自己的技能又快又好。”与此同时,校企合作带来的不仅是资源补充,更是教学模式的革新以及“毕业即上岗”的精准需求。

  在安徽,像这样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案例还有很多。产教融合没有固定模板,而是在产业发展的“沃野”里,生长出多种行之有效的模式。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牵头单位成立的合肥现代职业教育集团,被认定为安徽省示范职教集团。学校联合蔚来汽车、大众汽车、合肥巨一动力申报的“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成功获批安徽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学校还积极推进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教联合体建设,牵头成立四大产教联盟,以联合体助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成功入选教育部2024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芜湖职业技术大学作为牵头院校成立的芜湖市产教联合体,是首批28家国家级产教联合体培育项目之一。该联合体对标产业发展前沿,积极构建政府推动、多部门参与、多主体协同、实体化运作、共建共管共享的新型产教融合发展模式,为芜湖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赋能增效。

  阜阳理工学校与比亚迪阜南公司、纽龙船舶、中兴协力、芜湖奇瑞集团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其中中兴协力投资6000万元、政府配套1500万元,在该校建立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安徽)公共实训基地;纽龙船舶投资3600万元,在该校建立了远洋轮船发动机配件生产线;芜湖奇瑞在该校建立了汽车虚拟仿真实训室;安达仕驾校建立了汽车美容和维修实训基地,实现汽车维修、美容、保养一体化。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与深圳希施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共同探索出以“金融大数据处理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载体的“三融合、五共同、三维度”产教融合新模式,实施双元育人,引导各类资源双向进入、相互融合,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在安徽从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产业聚集地跨越的进程中,无数个体的命运轨迹与这个省份的产业宏图通过职业教育产生了深刻交集。当职业院校的“围墙”被改革创新的活力穿透,一个清晰而有力的信号正在被传递:职业教育不仅能传授一技之长,铺就每个人人生出彩之路,更能助力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这是个人与产业的相互成就,也是共同升级发展的“双向赋能”。(本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林丽萍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 吴春红
来源:安徽日报
相关新闻
  • 校园
  • 职场
  • 考试
  • 专题
合肥市青年路小学2025—2026学年第一期家长学校工作纪实

合肥市青年路小学2025—2026学年第一期...

安徽举办高校毕业生“暖心帮扶”专场招聘会

“招才引智高校行” 安徽全省已举办1160场

计划招录2577人!“国考”补录8日开始报名

年龄放宽!“国考”公告发布,计划招录3...

2025安徽高招直通车专题

2025安徽高招直通车专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中安在线教育等。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图说教育

中安在线(中安教育网)版权所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