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进校园的第一天,一年级课本上“我是中国人”的启蒙,到《黄河颂》《土地的誓言》等课文的深刻熏陶,爱国主义教育如同一条鲜明的红线,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

9月3日,固镇三中在党总支副书记、校长杨峰同志的组织下,全体师生通过直播画面共同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和阅兵仪式,在铿锵的步伐中聆听历史的回响,在先进的装备里触摸时代的脉搏,让“强国有我”的信念扎根于青春的心田。
盛典激荡爱国情,居安思危履使命
当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走向旗杆,全场师生自发肃立,齐唱国歌,注视着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眼神中充满了庄严与自豪。
阅兵式上,45个方(梯)队按照实战化、模块化、体系化编组,在党旗、国旗、军旗的引领下豪迈受阅。“三军浩荡,声如千骑疾;铁甲生辉,气卷万山来”。同学们被歼-20S、高超音速导弹等国之重器深深吸引,教室内不时响起阵阵惊叹和讨论声。
“利刃出鞘不是一场秀,承平日久,我们不能忘了昨日的疼痛和今天的忧患。”各班级在观看后组织了讨论分享会,同学们纷纷分享着发自内心的体会与感悟。一个个真挚的文字表达中,爱国的热情在此刻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内心,化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时代使命感。
铭记历史苦难,坚守爱国本色
从卢沟桥的枪声到南京保卫战的悲壮,从平型关大捷的首胜到百团大战的壮阔,十四年浴血奋战中,3500万军民伤亡的数字背后,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赤诚与坚韧。八十年风雨兼程,从“一穷二白”到“嫦娥揽月”“蛟龙探海”,从“东亚病夫”到奥运赛场上的荣耀加冕,中华民族用双手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以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传承红色基因,教育任重道远
今日之中国,山河已无恙,但历史的警钟仍需长鸣。固镇三中将继续创新形式、丰富内涵,通过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和浓厚的文化熏陶,将爱国情怀根植于每一位学生心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深厚内涵,将爱国的热情转化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杨莉娜/文、徐文龙/图)
-
怀宁县雷埠乡中心学校全体师生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
-
-
安徽举办高校毕业生“暖心帮扶”专场招聘会
-
-
计划招录2577人!“国考”补录8日开始报名
-
-
2025安徽高招直通车专题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中安在线教育等。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