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至9月4日,皖西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智绘红芯”实践团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加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团队成员围绕“虚拟仿真技术在党史军史教育中的应用——黄洋界保卫战VR场景构建”课题,发挥专业优势,在红色热土上开展“黄洋界战役数字复刻”实践活动,将专业知识与红色精神深度融合,在革命圣地的历史遗迹与现代科技的交融碰撞中,探寻红色文化传承的新路径。

学史铸魂强信念,理论课堂悟初心
8月28日,实践团以理论学习拉开序幕。实践师生经过四天集中式学习和两天的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井冈山红色文化,汲取红色文化基因。团队成员们追寻革命先辈光荣足迹,沉浸式地进行了理论、情境、体验、访谈和仪式五个维度的学习。
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参加了专家关于井冈山红色历史的讲座,聆听了革命英雄后人讲述的红色故事,参观了八角楼、黄洋界等革命遗迹,前往井冈山烈士陵园进行祭扫,体验升国旗、红军餐、行军路、编草鞋、唱红歌等活动,全面了解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历程,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面对问题的坚定意志,以及解决问题的高超智慧。

实地勘探采数据,技术传承红军魂
实践团围绕课题,提前进行了相关史实资料的收集和学习,研究如何将VR技术应用到历史场景里。根据前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黄洋界保卫战”的历史背景和兵力部署、利用地形构筑竹钉阵战术细节,为后续建模打下基础。在黄洋界保卫战旧址中,实践团通过观察《黄洋界保卫战》主题油画,进一步了解战役的细节,结合对山体走势的观察,确认红军“分散隐蔽、集中射击” 的阵地位置,同时记录军事哨口的地点,在虚拟场景中还原这些支撑战斗的关键设施。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实践团得到了大量黄洋界保卫战的相关史实资料,重点采集红军军械、作战地图等素材,为VR场景建模提供历史依据。
研讨建模攻难关,聚力筹备展成果
最终,团队成员借助SketchUp软件精细构建了黄洋界的山体地形,并依据历史数据准确还原了战壕与瞭望台的位置分布。随后,通过Lumion软件对场景进行材质渲染与光影调整,呈现出晨曦微光斜照山道、谷间薄雾缓缓升腾的动人画面,极力逼近历史原貌。团队还运用SketchUp中的“沙盒工具”与组件库,动态模拟红军防御布局与战斗姿态,再结合Lumion强化场景表现力,突出呈现了这场战役“以少胜多”的核心特点。至此,黄洋界战役战场模型的VR场景构建工作全面完成。
为期九天的井冈山实践之旅,既是“智绘红芯”团用VR技术复刻历史的“数字攻关”,也是一场浸润红色基因的“精神洗礼”。指导老师汪千霞指出:“此行不仅是调研,更是一次生动的‘大思政课’,让不同专业背景的青年学子在革命圣地的历史遗迹与现代科技的交融碰撞中,深刻理解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创新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未来,团队将继续打磨VR作品,让黄洋界战役的英雄故事突破时空限制,走进校园、走向更多青年群体;成员们也将带着实践收获,以青春之力扛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让科技成为赓续精神血脉的桥梁,让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左博雅、陈恩惠)

-
怀宁县雷埠乡中心学校全体师生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
-
-
安徽举办高校毕业生“暖心帮扶”专场招聘会
-
-
计划招录2577人!“国考”补录8日开始报名
-
-
2025安徽高招直通车专题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中安在线教育等。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