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
- 职场
- 考试
- 专题

孙万昌穿戴VR设备,进入应用空间。
看过电影《头号玩家》的人,可能都会惊叹于其中由VR/XR打造的虚拟世界:人们可以通过穿戴设备在赛博空间中起舞、赛车、社交、恋爱,变换自己想要的模样;可以魔法般穿梭于失重酒吧、图书馆等成千上万个版本的空间,体验各种各样的生命经历……炫酷而又科幻!
在合肥,一群从中国科大走出的年轻人,正在打造合肥版的《头号玩家》——一款名叫“Vragmeet碎片网络”的VR社交应用。今年7月,该应用上架PICO(字节跳动旗下XR品牌)应用商店,三个月内两度登上应用排行榜前三,当前已积累一万用户。
“头号玩家” 和他的万名伙伴
10月8日23:00,“Vragmeet碎片网络”创始人孙万昌又一次打开应用商店后台,查看用户数据。“破万了!我们的VR社交应用用户破万了!”孙万昌把好消息告知了团队成员,兴奋感瞬间冲上大脑:“这是继公司成立、应用上线以来,我们又一个‘高光时刻’,但离最终目标还很远。”
这群从中国科大出来的“95后”,想要透过VR交互技术这扇门,打造一个野生二次元文化聚集的“狂想乐园”,如果幸运的话,他们想要创造一场“社交变革”。
“戴上VR设备,即可进入我们的社交空间,也可以说是应用空间。”采访中,孙万昌轻车熟路地为记者配上装备。戴上装备的瞬间,用户便可“穿越”进一个动漫式的居家空间,第一个VR人偶也随之解锁,粉色长发的女郎,在空间中站立,她能够与用户对话、互动,也能够炫一段舞技。“我们给每个人偶都接入了AI,能够给用户智能回应。”
这个被称作“家世界”的空间,只是起点。从这间温馨小屋出发,用户可以进入不同的虚拟空间——从私密聊天室到热闹派对,从运动场到郊野城堡。孙万昌的梦想是打造成千上万个这样的空间,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以后用户可以自己在应用中DIY,建设属于自己的梦想园地。”
在这些空间中能干什么?超乎想象。
不只是一场线上对话、FPS竞技赛,还能举办校园电影会等活动。“线下的内容都可以衍生到线上。”孙万昌介绍,在团队举办的校园电影会活动中,同学们在应用虚拟空间中相聚,一起观看了多部动漫影片。甚至,连校园中的艺术展也可以“复制”到赛博空间中。Vragmeet联动科大艺术培训中心推出了《人间科气》《第四届中国科大摄影摄像与数字艺术大赛》等虚拟艺术展厅。
在中国科大储备了技术“粮草”
“中国科大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孙万昌回味着自己的创业经历,有感而发。
中国科大,是这个年轻人团队创作的最初摇篮。
2021年,喜爱二次元文化的孙万昌抱着要打造一个虚拟社交世界的梦想进入中国科大,攻读通信工程专业:“这个想法一直击打着我的内心。”
在中国科大,孙万昌不仅为项目储备了技术“粮草”,更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没有复杂的利益计算,纯粹出于对技术和文化的热爱,五个来自计算机、科技传播等不同专业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
“创业期间,一个人当三个人用。”技术编程、美术设计、故事策划……孙万昌细细介绍,最底层的就是编程技术,在这个基础上去设计人偶、搭建场景、讲述故事。
“我们想让人偶与用户之间有触动感,每个人偶我们都设定了人物小传,他们有自己的性格。”孙万昌带着某种决心和执着,非常认真地解释。在他的心中,唯有有经历、有故事,才能撑起“有血有肉”的、鲜活的虚拟角色,才能让用户或者说同好,真正喜爱这个用心打造的空间。“我们设计了一个爱吐槽、脾气很臭的人偶,目前,她是我们平台最受欢迎的。”
第一批测试用户、第一次办线下活动、第一次收获反馈……中国科大校园,让孙万昌收获了最宝贵的经验,也给了他一次又一次出发的勇气:“每次有同学来跟我说‘我好喜欢里面的人物’,都让我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像是充上了电。”
凭借编程技能、用心的设定,并经过众多用户的测试、反馈,孙万昌有了对标国外同类平台VRChat以及国内同行的自信:“国内已经出现了多家同领域的公司,但我们不惧怕与他们竞争!”
创业团队完成一次次“冒险跳跃”
创业不是“过家家”,达尔文死海、死亡之谷、商业鸿沟……一路、前路,困难重重。
“缺钱,天使轮融资我们需要150万。”孙万昌神态仍然轻盈,但语气中透露出一丝凝重。
2024年,孙万昌团队项目被引入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进行孵化。杨晓龙,中国科大先研院综合管理部副部长,也是孙万昌的创业“指路人”。他亲眼见证了合肥碎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以及团队应用三个月内两度登上PICO应用排行榜前三。现在,他在为团队“找资金”:“150万不多,但确实有难度,还没找到合适的投资方,这批大学生也没有实体资产可供抵押贷款。”但是,寻找仍在继续。
“创业学生有想法、有热情、有技术,但创业过程中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杨晓龙介绍,在中国科大先研院,还有许多像孙万昌一样从中国科大走出的学生创业团队。比如,2023级硕士研究生胥李志,让“竹材变金”,制作钠电池;杨纪千2024年硕士毕业后,成立合肥安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算法的研发及产业化。今年,中国科大先研院又引入了4支学生创业团队。他们都将入驻院里的“众创空间”。
“免费的办公场地,还有资源对接,创业指导。”孙万昌便是在此完成从技术宅到管理者的蜕变,“比如股权架构、管理制度,我此前完全不懂,都得靠老师带。”
让想法落地成为可展示的“原型机”,再让“原型机”成为产品、成为叫好又叫座的商品,本就是一次又一次冒险的跳跃。“每一个创业项目,都在做‘从0到1,再到100’的事,其中难度可想而知。我们就是尽力提供自己能够提供的资源。”杨晓龙一次次被中国科大创业学生的执着、热情所打动。
“不尽力而为一次,我没法给自己内心一个交代!”现在,孙万昌有一个“小目标”,融到150万,保障产能,保住存量、挖掘增量,将用户拓展到10万人。
在中国科大、在中国科大先研院,还有更多的“孙万昌”,在为一个个“idea”执着向前。他们不畏惧茫茫的前路,因为在合肥、在他们心中,总有光能穿破迷雾。(记者 张玉莲 文/摄)
①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中安在线教育等。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安在线(中安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