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椅围绕成一圈,墙角的音响正播放着温和低缓的旋律,“小老师”们穿梭其间,给学生们分发彩色便利贴和马克笔……7月9日,安庆师范大学“青·敬敷”音乐学院“音为爱”一分队在怀宁县腊树初中,为参加暑期实践活动的留守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浪轻语,心灵共振”的音乐疗愈之旅。
活动现场,学生们在音乐的聆听中闭目冥想,在一呼一吸间,放松身心,沉浸在轻松的空间里;学生们执笔在卡纸上创作,用线条勾勒出起伏的情绪,让无形的心境在色彩中具象呈现;学生们在便利贴上逐字写下暖心话语,真诚的祝福传递出温暖……
活动负责人、安庆师大音乐学专业2023(3)班的姚怡菲介绍,活动设计旨在通过集体音乐体验,弥补乡村孩子因独处时间较多而缺乏集体共鸣感,通过声音的交融让他们感受“被接纳”,在集体共振中打破疏离感,通过不需言辞的音乐语言,帮助学生们慢慢打开自己。
雨的印记伴随着轻柔旋律在耳边流淌,姚怡菲声音温和而清晰,边说边示范,“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慢慢深呼吸,感受清新的空气从鼻腔进入……”坐在一旁的腊树初中702班的产诗晗原本紧绷的身体慢慢舒展,逐渐沉浸在引导语所描绘的宁静场景中。学生们跟着姚怡菲的指引,肩膀逐渐放松下来,教室里原本活跃的气氛也慢慢安静下来。

“和声呼吸圈”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学生们围成圆圈,从低音开始发“OM”音向高音过渡,零散的共鸣逐渐融合成浑厚和声。腊树初中705班的潘嘉煜分享道:“这是我第一次在集体中这样放声,以前很害羞,不敢大声表达自己,当我感受到周围声音慢慢合在一起的时候,感觉很奇妙。”
随后的音乐情绪探索环节,团队先后播放《春节序曲》《二泉映月》《英雄交响曲》等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团队成员、安庆师大音乐学专业2023(3)班的吴柳月说:“《春节序曲》《二泉映月》《英雄交响曲》等曲目的情绪特征鲜明,能引导学生识别不同的心境,尤其对于不擅言辞的学生,绘画和文字是表达内心情绪的‘安全出口’,更能释放最真实的感受。”在时而欢快时而激昂的旋律中,学生们用画笔捕捉内心感受,色彩和线条构成一张张充满生命力的画作。
腊树初中政教处主任产九胜说:“乡村留守儿童因爱的缺失,平时不善于表达内心想法,这次活动用音乐打开了他们的心扉,让他们愿意分享、敢于倾诉,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很有帮助。”他表示,“小老师们”用音乐搭建了沟通的桥梁,这种方式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
“通过音乐心理疗愈,看到学生们从最初的拘谨闪躲到主动分享、相互鼓励,这些细微的变化就是活动最大的收获,同时也是我们团队坚持开展此类活动的动力。”姚怡菲坦言。据悉,“音为爱”团队已在腊树初中连续多年开展暑期实践,今年首次尝试将音乐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运用“旋律对情绪的引导原理”设计不同环节,开展音乐心理疗愈活动。(查精钰、王忠妮、程圣冉、邱岩、产九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