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 | 见玉娟:用爱叩响无声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 > 教育人物   时间:2025-09-15 15:14   收藏   打印

时间:2025-09-15 15:14  

  用爱叩响无声世界

  ——记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研室主任、正高级教师见玉娟

  【人物名片】

  见玉娟,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研室主任、正高级教师,曾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最美教师、十佳青年教师,2025年安徽省教书育人楷模候选对象。

  【人物寄语】

  “有教无类”,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深深的相信。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权利,都有成长的可能,都值得被真正地“看见”。

  9月12日,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七年级聋班外的走廊上,见玉娟像往常一样轻轻靠在门边,透过门缝望向教室里正认真听课的孩子们。这是她与这12个孩子相伴的第七年,“我早已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每一个都是。”

  1997年,刚走出校门的见玉娟,转身便步入了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大门,从此开启了她长达28年的特教人生。

  “我1993年进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学习,当时选的是音乐专业。”见玉娟回忆道,那时候,她和家人都不太明白什么是“特教”。

  真正让见玉娟理解这份工作意义的,是毕业前的那次实习。1997年5月,在江苏省丹阳聋校,她带着一群听障孩子排练节目,一个孩子突然情绪激动,一把将录音机摔在地上。那一摔,震醒了她。

  “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在孩子们寂静的世界里,光有热情远远不够,更要有一颗能‘听’得见哭声、读得懂愤怒的心。”见玉娟回忆说。

  作为律动老师,见玉娟面对的是一所没有舞蹈教室的学校,和一群毫无音乐基础、听不见节奏的听障孩子,每一个动作都要重复无数遍,教学举步维艰。她一度如“搁浅的鱼”,陷入困境。

  但见玉娟没有放弃,她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她带领孩子以手代耳,借鼓声震动、拍肩互动感知节奏。每天放学加练、周日加班,渐渐地,孩子们终于能合上音乐节奏。

  一个学期下来,见玉娟编出多个节目。“这么有限的条件,竟有如此高质量的演出。”前来学校调研的省教育厅领导惊叹不已。

  1999年,她带领学生们走上阜阳市文艺汇演的舞台。一支《爱的奉献》跳完,掌声久久不息。学生家长紧握见玉娟的手,热泪盈眶,说不出话。

  那一刻,见玉娟第一次体会到特教教师的价值与幸福,有教无类,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有用之人。此后,她编导的节目多次在省、市获奖,为听障孩子点亮了希望之光。

  2002年,因学校语文教师紧缺,见玉娟毅然转岗,承担起语文教学与教研工作。

  见玉娟不断学习理论、钻研教材,将“生活化教学”融入课堂。面对聋生的理解障碍,她自带蔬菜、水果等作为教具,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为攻克发音难题,见玉娟为学生量身定制训练方案:让他们触摸喉部振动、对照镜子模仿唇形、借助动画分解口型。她带着学生重复成百上千次练习,嗓子哑了、疼了,仍坚持不放弃。

  数月后,当学生第一次清晰喊出“爸爸妈妈”,家长泪流满面。那一刻,见玉娟再度感受到特教工作的价值,也暂时忘却了自己常年咽炎的痛苦。

  见玉娟的付出获得了认可,七次荣获省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多次执教省级示范课,其提出的“聋校语文三生课堂”实践获2022年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教28年,担任班主任二十余载,见玉娟始终坚信:特教班主任的工作看似琐碎,却有特殊意义。她帮学生挂蚊帐、送冬衣、补衣物,带就医、教自理、助贫困,以母亲般的爱,为残障孩子撑起一片晴空。

  “我最大的梦想是,希望孩子们走向社会后,能够成为残而不废、残而有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见玉娟说。

  记者 安耀武 李鹏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 吴春红
来源:安徽日报
相关新闻
  • 校园
  • 职场
  • 考试
  • 专题
马鞍山雨山区张小玲数学教育工作室新学期工作会议暨市级课题研讨会在马鞍山市山南小学召开

马鞍山雨山区张小玲数学教育工作室新学...

安徽举办高校毕业生“暖心帮扶”专场招聘会

“招才引智高校行” 安徽全省已举办1160场

计划招录2577人!“国考”补录8日开始报名

计划招录279名!安徽省公务员局最新公告

2025安徽高招直通车专题

2025安徽高招直通车专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中安在线教育等。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图说教育

中安在线(中安教育网)版权所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