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
- 职场
- 考试
- 专题
6月23日,全国30家主流媒体走进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探访该校育种团队以“一粒种”“一滴油”守护粮食安全的创新实践。何玉池、吕世友、吴文华三位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多倍体水稻、木本油料、抗逆水稻领域取得系列突破,为种业振兴注入“湖大力量”。
多倍体水稻:破解“基因集装箱”结实难题
何玉池、蔡得田团队历时20余年攻克多倍体水稻结实率低的技术瓶颈,成功创制籼粳亚种间高结实材料及基因组间可育四倍体水稻。研究表明,四倍体水稻蛋白质含量提升13%-45%,赖氨酸含量提高32%-50%,为功能性稻米开发提供新路径。该技术通过倍性循环还可为常规水稻育种创建新型种质资源。
山桐子油:太空育种催生"树上油库
吕世友团队聚焦木本油料树种山桐子,筛选出含油率44.71%的"纤彤1号"优良种质,建成国内首个山桐子太空育种基地。通过无性快繁技术、基因编辑体系及航天诱变育种,实现山桐子3年挂果(缩短2年),建立年产30万株种苗生产线。该成果有望降低我国70%的食用油对外依存度,助力荒山增绿增收。
节水抗旱稻:亩均节水超200方
吴文华团队培育的"琴旱优651"成为湖北省首个国家审定节水抗旱稻品种,在襄阳示范区实现旱播旱管、全程无淹灌,亩产稳定超500公斤。新品种"旱优718"兼具优质高产特性,2025年将正式进入种子市场,缓解长江流域水资源压力。
从实验室到万亩田,三大团队累计授权专利27项,制定技术标准5套,与企业共建中试基地1.2万亩。湖北大学以"种质星火"照亮农业现代化之路,让"中国饭碗"盛满科技丰收的希望。(徐欣桐)
①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中安在线教育等。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安在线(中安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