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四双联动”构建职业教育双元制发展新范式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 > 市县传真   时间:2025-04-29 16:22   收藏   打印

时间:2025-04-29 16:22  

  近年来,淮南市紧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创新“四双联动”机制,打造职业教育双元制改革“淮南样本”,为区域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校企“双主体”协同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政行企校”四方协同的产教融合生态。联合中安联合、陕汽淮南等3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建成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等4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形成“校中企、企中校”的深度合作模式。创新“双轨制”招生机制,推行“招生招工同步”,目前,全市80%的中职学校已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累计建成11个校企合作工作站,实现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精准对接。

  师生“双身份”切换

  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5个专业群试点“2+1+2+1”六学期动态管理,实现“学生”与“学徒”身份无缝衔接。建成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2 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2 个。创新“学分银行”制度,实现技能证书与学历学分互认,2024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 98.6%,为淮南煤化工、新能源等产业输送技术骨干2300余人。

  校企“双导师”共育

  组建由校长任德育导师、校内“双师型”教师与企业高管技术骨干协同的“双导师”团队,推行师徒结对。实施教师下企业、企业导师进课堂双向赋能计划,2024年以来聘请50余名行业专家到校授课。建成2个省部级产教融合基地。创新“技能大师工作室”“产业教授”制度,引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庞士宝等10位技能大师入驻校园,构建“教学能力 + 产业技术”双维评价体系。

  校企“双文化”浸润

  开设“淮河能源班”“中安订单班”等特色班级,将企业安全文化、创新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建设煤炭工业文化研学基地、非遗传承基地,开展“技能大师进课堂”“走进重大工程现场”等实践活动,累计接待学生及游客超10万人次。打造“工匠之星”等本土特色文化品牌,培育有理想、精技能、敢担当的新时代工匠。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表彰“淮南工匠”40 人。(丁婷婷、特约通讯员:吴晨)

相关新闻
  • 校园
  • 职场
  • 考试
  • 专题
合肥市翡翠学校开展“红色黑板报”主题创作活动

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乐在“棋”中 共...

安徽举办高校毕业生“暖心帮扶”专场招聘会

“招才引智高校行” 安徽全省已举办1160场

合肥市委组织部温馨提示:及时打印准考证 提前熟悉考点信息

安徽省2025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

2024高招直通车系列访谈

2024高招直通车系列访谈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中安在线教育等。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图说教育

中安在线(中安教育网)版权所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