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马鞍山市雨山实验学校的校园里,上演了一场融合前沿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科学盛宴。无人机编队在走廊上空精准穿梭、皮影戏在课堂里焕发新活力、3D打印“变出”各种创意模型、机器人与学生亲密互动……多样的科学实践让小学生们沉浸式感受科技魅力,在探索中埋下创新的种子。

机器人“伙伴”:人机互动点燃科创热情
综合楼大厅里,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成为了焦点。人形机器人动作灵活,与学生们握手互动,孩子们的脸上满是惊喜与兴奋;机器狗则在地面上灵活奔走,围观的学生们好奇地触摸、观察,近距离感受机器人的机械构造与智能编程。这些机器人不仅是科技的“展示者”,更是孩子们的“科创启蒙老师”,让抽象的人工智能、机械工程知识变得生动可感。
3D打印:“从创意到实物”的造物魔法
在3D打印展示区,一件件色彩斑斓的模型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栩栩如生的紫色长龙、憨态可掬的橙色瑞兽、精致的建筑书签……。老师向学生们讲解3D打印的原理,从数字建模到分层打印,孩子们亲眼见证“创意变实物”的奇妙过程,不少学生跃跃欲试,想要设计属于自己的3D作品。

皮影戏:传统艺术的科技新表达
不同于传统皮影,这次的课程融入了光影科学知识,老师讲解了皮影戏背后的光学原理,让孩子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理解“影子成像”的科学逻辑。当自己制作的皮影在光线下“活”起来时,孩子们既体验了非遗的乐趣,又收获了科学知识。
无人机:在走廊里“飞”出科学思维
课堂上,老师通过课件细致讲解无人机的结构与飞行原理;走廊里,几架无人机正按照预设路线平稳飞行。学生们围观无人机在特制地图上完成“翻雪山”“过草地”等模拟任务,在趣味互动中了解无人机的导航、控制技术,科学探究的热情被彻底点燃。
这场科学大课打破了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艺术的边界,让雨山实验学校的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与趣味互动中,既触摸到前沿科技的脉搏,又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度。副校长郭骥表示,今后将持续开展此类融合性科学课程,让更多孩子在探索中爱上科学、敢于创新,在童年就搭建起“科技+人文”的成长坐标系。
-
舒城县城关三小教育集团本部组织开展“九一八”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
-
安徽举办高校毕业生“暖心帮扶”专场招聘会
-
-
计划招录2577人!“国考”补录8日开始报名
-
-
2025安徽高招直通车专题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中安在线教育等。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