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实践团赴寿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 > 安徽校园 > 普通高校   时间:2025-07-28 16:13   收藏   打印

时间:2025-07-28 16:13  

  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砥砺意志品格、汲取奋进力量,7月1日至2日,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溯光,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行走的思政课”,实践团师生沿着历史的脉络,在革命旧址感悟信仰之光,在千年遗存触摸文化之魂,在古老智慧中探寻振兴之路,完成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与行动的启航。

图片1.png

  寻根溯源,红色星火映初心

  7月1日,实践首站,团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了小甸集特支纪念馆——安徽省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诞生地,也是安徽省第一面党旗升起的地方,肃立在庄严肃穆的纪念馆内,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师生们通过聆听详实生动的讲解,仔细观摩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一段段详实的文献资料,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风雨如磐的革命年代,他们深刻感受到早期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所展现出的坚定信仰、无畏牺牲和顽强斗争精神。这堂生动的“现场党课”,让青年学子们对党的光辉历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有了更深切的感悟,红色基因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为青年一代筑牢了信仰之基,补足了精神之钙。

  对话千年,楚风汉韵润心田

  告别红色圣地,实践团旋即沉浸入寿县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同学们被琳琅满目的珍贵文物所吸引,从造型雄浑、纹饰精美的战国青铜器,到记录着古代先民智慧结晶的楚简,再到精美绝伦的玉器、漆器,无不在诉说着寿春作为楚国最后都城昔日的繁华与辉煌,在专业讲解的引导下,深入理解楚文化中“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鸣将惊人”的进取意识以及浪漫瑰丽的艺术特质。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实践团登上了历经千年沧桑仍巍然屹立的寿县古城墙。行走在青砖铺就的城垣之上,触摸着斑驳厚重的墙体,俯瞰城内万家灯火与城外护城河的波光粼粼,历史的厚重感与现实的烟火气在此交融。师生们不仅惊叹于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智慧与坚固,更深切体会到寿县作为“地下博物馆”的独特魅力和一代代寿州人守护历史文脉的坚韧。这趟文化之旅,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如春风化雨,浸润心田。

  古智今鉴,振兴启迪向未来

  7月2日,团队的探索聚焦于古老智慧在现代语境下的传承与启示。在“二十四节气”馆,一场关于时间与自然的深刻对话徐徐展开,馆内通过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展示了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华民族独创的伟大历法及其所蕴含的深邃哲学思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从春耕夏耘到秋收冬藏,节气精准指导着古代农事活动,体现了先民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和顺应。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每个节气的物候特征、农事要点和相关民俗,更对其中蕴含的尊重自然、顺应天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引发了对现代农业科技如何更好地融入传统智慧的思考。

图片2.png

  实践行程的终点,落在被誉为“天下第一塘”的安丰塘之畔。在孙叔敖纪念馆,师生们详细了解了春秋时期楚国名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这一旷世水利工程的伟大事迹。站在烟波浩渺的安丰塘边,眺望两千多年来一直泽被万顷良田的碧水,众人被古代先贤卓越的水利智慧、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改天换地的奋斗精神所折服。这座历经两千余年风雨依然发挥重要灌溉作用的水利工程,是古代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利用自然造福人民的典范。结合当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团成员围绕“古塘新韵”展开热烈讨论,思考着孙叔敖的治水智慧如何启迪当代的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乡村产业发展。同学们更是敏锐地联想到,现代智能电网、新能源技术如何能与传统水利工程结合,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绿色动能。这堂生动的“历史与未来”课,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古老的智慧是宝贵的财富,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蓝图中,青年一代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为期两天的寿县“溯光,筑梦”之旅,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深刻对话,更是一堂行走在祖国大地上的立体思政大课。从追寻革命先烈足迹、感悟信仰之光的红色起点,到触摸千年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精神洗礼,再到汲取古代先贤智慧、启迪乡村振兴实践的深度思考,电气学院的青年学子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心灵感知历史,用头脑思索未来。他们在革命旧址中汲取了信仰的力量,在文化殿堂里涵养了家国的情怀,在古老智慧中激发了创新的灵感。

图片3.png

  这趟实践之旅,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更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的追梦征程。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要将此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转化为勤奋学习、锤炼本领、服务社会的强大动力,努力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以青春之智与青春之力,在传承中锐意创新,在实干中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澎湃的电气力量。(杜广超)

相关新闻
  • 校园
  • 职场
  • 考试
  • 专题
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杏花校区:筑牢安全防线 守护健康成长

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杏花校区:筑牢安...

安徽举办高校毕业生“暖心帮扶”专场招聘会

“招才引智高校行” 安徽全省已举办1160场

计划招录2577人!“国考”补录8日开始报名

计划招录2577人!“国考”补录8日开始报名

2025安徽高招直通车专题

2025安徽高招直通车专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中安在线教育等。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图说教育

中安在线(中安教育网)版权所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