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廉洁”主题,遇上纯真烂漫的孩童,如何开启关于品格的对话?7月7日,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皖江清风译路行”暑期实践团队走进红旗社区儿童之家,用一堂别开生面的沉浸式廉政文化课给出了生动答案。

活动当日,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徐华胜、党委副书记何媛君和其他负责老师一同来到儿童之家,看望孩子并全程参与活。
廉政课堂启童心:典故里长出的品格课
活动伊始,外国语言文学类(2)班窦思涵化身“豆子”老师,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小朋友们介绍了“Clean”的意思,并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身体和心灵的干净。
随后,“豆子”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对廉洁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故事讲罢,课堂瞬间变身“小包拯断案台”——“豆子”老师邀请孩子们化身小包拯,与团队成员一同参与廉政情景剧演绎。当团队成员演绎班长竞选时朋友为拉票赠送零食的场景,“小包拯”们目光炯炯地观察着。一位小女孩率先举手:“这种做法不对!班长的责任是管理班级、帮助同学学习,要公平公正!”稚嫩却坚定的话语赢得了现场师生赞许的掌声。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廉洁的核心价值,“豆子”老师将英语教学融入廉政课堂,教孩子们学习“Clean”(干净)、“Fair”(公平)和“Real”(诚实)三个单词。通过互动游戏和趣味问答,孩子们不仅学到了英语单词,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廉洁文化的理解。“我喜欢学英语,也喜欢当小包拯,以后我也要做一个廉洁的人。”一个小朋友自豪地说。
窦思涵表示:“看到孩子们如此积极地参与,我感到特别开心。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廉洁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这堂充满“译”趣的廉政启蒙课,既彰显了实践团队的教育巧思,也让廉政文化在趣味互动中扎根童心。
巧手匠心绘廉意:扭扭棒与彩笔里的廉洁密码
廉政课堂的余温尚未散去,活动室已悄然变身为创意工坊。2023级翻译专业(2)班的曹心怡担任起手工教师,耐心示范如何用彩色扭扭棒编织莲花。
“莲花为什么代表廉洁呀?”面对小朋友的提问,曹心怡娓娓道来:“就像莲花生长在淤泥里,却开得干净、漂亮,廉洁的人也能在复杂的环境里保持纯洁的心灵。”孩子们听得入神,紧紧跟随着她的动作,小手灵活地弯折、缠绕,一朵朵象征廉洁的莲花渐渐成型。
莲花扭扭棒制作完成后,团队成员为孩子们分发了精心准备的廉洁主题简笔画模板。孩子们手持彩笔,细心勾勒,用五彩斑斓的色彩填充廉洁的画布。儿童之家的负责人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神情感慨:“平时讲大道理他们可能记不住,现在通过做手工、画画,反而把‘廉洁’两个字刻进心里了。”
童心答廉问:墨香间播撒的廉洁种子
在简笔画创作渐入尾声之际,一场热闹的知识问答让活动室里的氛围愈发高涨。2023级英语(4)班的李兆森走到孩子们中间,开启了趣味十足的廉洁知识“挑战赛”。“大家还记得‘豆子’老师教的三个英语单词吗?”“小朋友们能说出中国古代的一位廉洁楷模吗?”问题刚抛出,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高高举起小手,自信的声音此起彼伏:“是Clean、Fair、Real!”“我知道包拯,他断案很公正!”
答对的小朋友接过李兆森亲手书写的 “清正廉洁”“克己奉公” 等廉洁格言书法作品时,小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这场问答既回顾了前面课堂所学的内容,又让孩子们在收获书法奖励的同时,将廉洁精神与传统书法艺术巧妙联结。李兆森说:“看到孩子们积极抢答的样子,我特别欣慰,希望这些带着墨香的廉洁格言,能让他们对廉洁有更深的印象。”
这场由青春力量主导的“廉花朵朵开”活动,不仅为儿童之家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品德启蒙课,更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创新社会实践、服务社会需求的担当。当童真的笑语与廉洁的种子相遇,当青春的智慧与文化的传承结合,一幅清新向上的社会图景正在这片小小的天地里,悄然绘就。
(夏丽/文、刘仁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