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艺术学院“艺心向党”实践团赴淮南市毛集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 > 安徽校园 > 普通高校   时间:2025-07-09 15:42   收藏   打印

时间:2025-07-09 15:42  

  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传承红色文化,皖西学院艺术学院“艺心向党”团队踏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征程。本次活动由艺术学院专职辅导员赵瑞雪和王刚带队,以“画笔添彩振兴路,青春执笔赋新篇”为主题,13位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团队奔赴安徽省淮南市毛集镇陆庄村,开启了一段充实而有意义的实践之旅。

图片1.jpg

  颜料绘就振兴路,艺术赋能陆庄村

  晨曦出露,6月27日上午7点30分,皖西学院艺术学院“艺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旗帜在晨风中格外鲜艳。满怀憧憬的13名大学生在2位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带领下,同学们携带着一份以艺术唤醒乡村、美化家园的坚定承诺,搭乘前往淮南市毛集镇陆庄村的大巴。

图片2.jpg

  在欢迎座谈会上,毛集镇党委书记杨晓晖、毛集镇副镇长柴化洋、毛集镇美丽办主任林克胜对“艺心向党”实践团成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毛集镇的基本情况、特色产业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果。赵瑞雪向镇政府领导介绍了实践团的人员构成、实践计划以及预期目标。双方就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节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为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杨晓晖表示希望实践团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毛集镇的文化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在深入了解村情民意与环境特点后,团队即刻精心策划了“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与“农耕记忆·陆庄风情”等主题墙绘。调色盘舞动,构图线笔直,成员们迅速投入创作。原本单调的白墙在青春的挥洒下逐渐被生动的图景覆盖,引来众多村民驻足围观与由衷赞叹,宁静的村道瞬即成为流淌艺术气息的露天画廊。

  雨中叩响智慧门,科技赋能产业兴

  6月28日,细雨霏霏却未曾阻挡探索的步伐。在毛集镇政府的周密安排下,实践团队师生风雨兼程,走进毛集镇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实践团先后参观学习安徽毛集镇智慧农业科技园、淮景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反季节果蔬大棚)、淮南市宇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来富蛋鸡养殖场)。

  实践团成员参观了智能温室、无土栽培区等,深入了解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淮景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基地负责人介绍,依托智能化管理,基地年产新鲜鸡蛋达数百万斤,真正实现了绿色高效养殖,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科技兴牧的鲜活范本。

  本次学习,传统农耕与现代图景的反差在学生们心中激起强烈回响,也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乡村经济的重要推动作用。

  学思践悟担使命,行走课堂谱新篇

  6月28日下午,实践团来到焦岗湖影视城红色影视文化基地,开展“行走的思政大课堂”活动,并在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地方党史纪念馆开展党日活动学习。

图片3.jpg

  基地内的百草堂、绿皮火车等场景,生动再现了革命年代的历史风貌,让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各个场景背后的历史故事和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使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深厚内涵和伟大力量。大家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薪火相传续华章,校地共育振兴苗

  “艺心向党”实践团队在师生共同努力之下,5天多的时间里在实地考察和调研后,结合当地特色,将瓜果蔬菜、田园风光等元素融入设计,并精心设计互动环节。本次三下乡墙绘累计完成6面白墙,共计12幅作品,分别为:西瓜墙、葡萄丰收墙、田野风光墙、南瓜石榴字体墙、高处字体涂鸦墙、女孩打卡拍照墙、天使抱西瓜涂鸦墙、酥瓜大枣南瓜墙、向日葵电线杆、雨伞互动打卡墙、小心用电电线杆、背后蝴蝶打卡墙。

  在墙绘创作的间隙,团队成员还关注到村里不少阿姨和老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存在困扰。于是大家主动分组开展支线任务,耐心教村里老人们如何使用社交软件与在外的子女视频通话,教老人们使用手机拍照记录乡村的变化、查询天气等。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与村民的关系更加亲近,村民们也对大学生们的到来有了更深的感触,日常的互动让本次“三下乡”之行不仅有艺术之美,更充满人文关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队长钟筱彤分享道,“当我们的画笔让村民露出笑容,当看到智能温室里用手机就能精准控制作物生长,才真正明白了‘艺术服务人民’的千钧分量,理解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作为未来的艺术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将更多美的创造力和科技的想象力注入乡村振兴的广袤天地。”

  陆庄村墙面上的每一抹色彩,智慧园区屏幕上的每一组数据,都是学生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最生动的教材。这种用脚步丈量、用双手参与、用心灵感悟的实践,其教育意义远超教室里的理论灌输。从执笔美化乡土的倾情投入,到躬身探寻科技的强烈震撼,这趟“行走的思政大课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交融,更在青年学子心中刻下时代烙印。

  此次皖西学院艺术学院“艺心向党”团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毛集镇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实践团成员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青年学子把乡村的泥土气息、科技的脉动力量、艺术的服务热忱一同装入行囊,转化为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定理想与澎湃动能。这场夏日里的行走与沉思,正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在淮河之畔静候新的萌发。(肖 挺、钟筱彤)

相关新闻
  • 校园
  • 职场
  • 考试
  • 专题
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深耕管理沃土 共绘育人蓝图

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深耕管...

安徽举办高校毕业生“暖心帮扶”专场招聘会

“招才引智高校行” 安徽全省已举办1160场

计划招录2577人!“国考”补录8日开始报名

计划招录2577人!“国考”补录8日开始报名

2025安徽高招直通车专题

2025安徽高招直通车专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中安在线教育等。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图说教育

中安在线(中安教育网)版权所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