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像这样,我们可以先用手中的毛笔蘸取菌液。”“小朋友们在铺放石子时要注意力度,轻轻放入。”……
近日,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俱乐部与“微熠”生物科普团队携手安庆师范大学龙城附属幼儿园开展“亲近自然,探索生态美”科普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神奇的“自然生态课堂”。

本次活动面向幼儿园大班60名儿童,分为户外自然探索和室内科学实践两个部分,共设微生物采样、生态材料收集、观鸟、微生物作画和生态瓶制作五个环节,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领孩童们探索自然的奥秘。
户外“探险” 体悟自然生态之美
户外也能成为课堂?观鸟、捕鱼、讲解不同的植物特征……在孩子们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一场特别的室外教学正悄然进行着。
“有哪一位小朋友知道‘垂序商陆’是什么吗?”讲解员、生态学专业2024级研究生罗星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配合生动的肢体动作,将生物学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孩子们,不断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心。他坦言,亲身感受能让记忆更深刻,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能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习到知识,也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安全,志愿者们纷纷化身“骑士”,密切关注孩子们的动向,排除尖锐物品等潜在的安全隐患,给参与研学的孩子们提供全面的守护。“户外不确定因素颇多,身为志愿者,我们要主动担起责任,对孩子们的安全负责到底。”生命科学专业2022(3)班的陈希锐说。
室内创作 学习与艺术“携手共进”
铺设石子、放置水草、注入净水……在志愿者们耐心地指导下,一个个精美的水生生态瓶顺利完成。“小朋友们可以像我这样,把小石头一点一点均匀的放进瓶子里。”“小朋友们都十分好学,学习能力也非常强。”志愿者、生物科学专业2023(1)班的徐欣阳主动给孩子们演示制作过程,帮助孩子们完成制作。她表示,作为小朋友们的辅助小老师,帮助他们成功完成一个又一个作品,她获得的成就感和小朋友们不相上下。
孩子们坐姿端正,抬头挺胸,认真地听着“小老师们”的讲解,按照“小老师们”教导的方式,在“画纸”上进行创作。生物科学专业2021(3)班的刘曦介绍,与传统在画纸上作画不同,用五彩缤纷的菌液代替传统的水彩颜料,以培养皿代替画纸,让孩子们尝试不一样的绘画创作方式,能让他们切身领悟自然科学的魅力。
“我们根据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水平,为他们设计了相应的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潜能。”生态俱乐部指导老师潘扬坦言,这种沉浸式的自然教育,比传统课堂更能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和环境保护意识,让孩子们切身感受科学美、生态美。

本次"亲近自然、探索生态美"科普实践活动将科学普及与美育教育巧妙结合,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同时,让更多孩童享受优质科学教育。潘扬表示,“未来学校将坚守初心,常态化开展这类活动,持续扩大覆盖面,推动生态保护理念真正走进大众心里,让更多人成为生态守护的践行者。”
(邹紫奕、马士蕊)